每一个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,我们父母都对他抱以最高的期望,希望他通过读书光宗耀祖。但是,他是不是一块读书的料,真的不是我们能人为左右的。
是读书的料,他聪慧过人,渴望学习,专心听课;不是读书的料,他调皮捣蛋,讨厌学习,成天逃课。
过年的时候,我跟老伴去临县的景区玩,玩累了去一家饭店吃饭,进去之后发现老板竟然是三年前我教过的学生王乐天。
想当年,王乐天在我的数学课上,总是捣乱,不是逗旁边的同学笑,就是在桌子下面搞什么小玩意,自己学不好,也影响其他同学,经常被我点名到教室后面站着听课。基本上,我们几个任课老师都认为,这个同学以后是不会有大出息的。
没想到他现在竟然当起了老板,这让我很好奇:开饭店很辛苦,像他这种在学习上都不知道努力的人,怎么会想到开一个饭店呢?
他嘿嘿一笑,说小时候看电视上那些饭店老板吆喝小二上菜、招呼客人吃饭很是气派,有时还能跟合得上心意的客人喝上两杯,感觉生活很舒服、很惬意。
原来,我们当年对他的评价只是我们自己的看法,并不能代表他的人生就真的一无是处了。
以前我总是觉得,一个孩子学习不好,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不端正;学习态度不端正,干其他事情也干不好。所以,学习不好的孩子,一般以后都不会过上好日子。
打这件事之后,我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了一下,才发现一些退休之前没有发现的道理,关于孩子读书和成长的关系,大家听听是不是这样的:
1.“孩子是否是读书的料”,是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,不是孩子人生的评价体系。
现在学校教育对一个孩子的评价,就是看读书认不认真、考试成绩好不好。即使一个孩子在家中有多勤劳、在学校里有多尊重老师,如果考试分数很低,家长和老师都会觉得这个孩子连书都读不好,肯定干不了什么大事。
但是,身边的很多例子告诉我们,在学校学不好的同学,只要他人品好、不偷懒,人生的道路,一样可以很宽阔。
我一个堂姐的大女儿,上学时候总是学不进去,考试经常是倒数。但是,这个侄女与班上的其他同学关系处的很好,要不是她学习成绩不好,估计得当班长了。长大之后,跟几个朋友合资在省城开了一个酒店,生意越做越好,后来酒店都开起了连锁店。
孩子不是读书的料,只是代表孩子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下是不够优秀的,不代表将来到社会上就一定差人一等。我们作为家长,要能看得长远,为孩子的未来着想,不要纠结于目前的学校教育成绩上。
2.把孩子逼得太紧,找不到兴趣,容易迷失方向。
许多家长,看到跟孩子在一起的其他同学写字写得好,就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写字培训班;感觉自己孩子的数学太差了,就安排名师给孩子在假期补课;听说魔方训练思维,就要求孩子业余时间也要去学习........只要对孩子的学习有好处的课程,统统给孩子安排上。
事先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,自己觉得好,就逼迫孩子必须得去学。可能孩子想休息一下,跟朋友出去嗨一下,在家看个电影啥的,都因为父母的“特殊安排”而没有时间做。因为在父母来看,那些都是对学习没有意义的事情,做了就是在浪费时间。
殊不知,把孩子看得很严、逼得很紧,孩子烦躁不说,对学习的事情根本提不了兴趣。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感觉生活很无聊,可能还会对人生产生悲观的想法,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,活着没意思。